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中國"奧客" 在港惡行全都錄

是滴,您沒看錯,這位阿姐就是利用地鐵靠站時,讓小弟弟露出他的小弟弟,在地鐵跟月台的間隙間當眾小解,實在有夠誇張,還有還有,這位大嬸居然搓起了臭腳Y,逼得隔壁女學生站起來走人,大嬸及同行友人趁機佔據更大的座位,實在有夠噁,而這些,都是中國觀光客到香港觀光時,被拍下的惡行惡狀看到這些畫面,或許您哈哈大笑,但,有沒有想過,這群影片上的主角,馬上,就要來台灣觀光了,您,受得了嗎從回歸以來,每年香港都要接待一千萬左右的中國觀光客,這樣誇張的行為,很容易讓分不清楚的外國人,通通以為是香港人幹的;雖說香港賺到了中國的銀子,但是,卻賠上了更多面子。
轉自民視新聞網

內容有點 詭異 又有點省思
阿姐 靠站時 露出小弟弟...到底是男的還女的

要面子還是要裡子
創造雙贏...有可能嗎

台灣人 有比較高尚嗎(我覺得是比較有水準 但是也有少數人打翻一鍋粥)
或許對岸人也是有 有水準的人...
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最會以偏概全的就是歐洲人
好像亞洲只有兩個國家 中國和日本...讓我無言

我只希望台灣越來越好...開放觀光 是一條必經之路
該做的不是嫌棄那些中國的詬病 而是要告訴他們 我們有多麼的先進與進步 多麼的用心經營我們的國土
要做的是...讓全世界的人看到台灣''好''的一面
該是要重點包裝的時刻到了...
千萬不能抱持著 只有賺錢的想法
重要的是 一個好印象...這樣才能達到 永續觀光的效益
加油 福爾摩沙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Sobre mi

Soy de Taiwán, ahora estoy en barcelona.

I'm from Taiwan, now I'm in barcelona.

轉至 發佈於無名的部份網誌

現在兩個一起用
只是最近有些忙碌
至於背景 我就懶得處理了
網誌發布日期以無名為主
這幾乎都是集中在同一天 轉載沒有順序 可言
將就將就吧...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原本右派思想
瞬間斷了聯結
只能適應左派的生存道理
學習一個陌生的定理法則
靈魂已隨著空氣逐漸消失
帶著僅剩的軀殼繼續生存

為的是什麼
找回消失的靈魂...
還是隨著靈魂消失...

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寡言

每個人的人生 真的是不一樣

這句話很簡單 但也很沉重

而我
人生是什麼?
有很多的怨恨 幽靈般的漂流在莫非定律的中介
有很多的放空 在陽台喝著咖啡遙想著虛無飄渺

放逐 是正確的決定與否
好像 等待著沙漏的終結
最後 害怕這殘酷的答案

需要西班牙人的熱情 不需要西班牙人的懶惰
學會老外的語言 不要學會老外的歧視
沉澱西班牙的鑑賞力 不要沉澱西班牙的破壞力

好像在西班牙 可以重新檢視自己
好像在巴塞隆納 可以重新發現自己
但真正的我 想要什麼?
好像只是一個站在casa batlló入口的門外漢

荷蘭新政策 ''圓環'' 取代 ''紅綠燈''

歐洲國家荷蘭,最近就在大力推動以圓環取代紅綠燈的新政策。

完全沒有紅綠燈的圓環耶,大家能想像嗎?荷蘭北部好幾個城鎮,最近正在努力推行以圓環取代紅綠燈的交通新政策,並且受到歐盟的大力鼓舞。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不過圓環的設計者,可是自有一套哲學。

不只如此,設計師還認為,不少交通規則其實是有害行車安全的。因此在圓環當中,唯一的一條交通規則,就是在右手邊的車輛,有權利先行。別誤會,這可不是說荷蘭人討厭遵守交通規則,不少學者可是堅持,連小孩子騎腳踏車,都得先取得駕照。

以圓環取代紅綠燈,其實是希望駕駛人和行人,都能以更加負責任的心情,小心上路。為了證明駕駛人真的會因為沒有紅綠燈而小心開車,設計師竟然閉上眼睛走過圓環,以『沒有被車撞』來證明圓環的安全度。

事實上,在某些已經以圓環取代部分紅綠燈的城鎮,發生嚴重車禍意外的比率,的確下降了。只是這種使用者必須認真體現公民精神的交通政策,在咱們台灣,恐怕是行不通的喲。

轉載-民視新聞

丹麥 快樂國 快樂遊

英國一份「世界快樂地圖」調查報告,顯示丹麥的快樂指數高居榜首。為什麼這個寒冷的北歐小國,是全球最快樂的國家?咱們到首都哥本哈根體會一番。

丹麥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外在環境整潔、自然景致美麗,交通及各項基礎建設方便。在國際競爭力評比中,被評為世界最有效率、最不貪污的政府,相對的人民也相當守法,少有惡意逃漏稅情形,使丹麥稅收豐富,又能真正用在人民福利及國家建設上,成為良性循環,得以成功塑造人民樂土。

奉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丹麥素有四高:薪水高、稅高、物價高及福利高。丹麥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政府在照顧。

丹麥是個性開放國家,就有個笑話說,哥本哈根市政廳附近一座喇叭手雕像,只要有16歲以上處女走過,喇叭聲即會響起,結果至今喇叭從未發出聲音。

這樣的國家,旅遊內涵也很多姿多彩,首都哥本哈根在過去800年歷史中,留下豐富的文化及建築遺產,洛可可、文藝復興及現代主義等多元建築風格,分別表現在皇宮、克里斯提安堡(Christiansborg)、大理石教堂等古建築中,一般旅行團北歐行程,丹麥一定不會略過。

文化 與 質感

全球化一辭好像是解藥,什麼都要沾上邊,有關聯就是保證,但其背後卻慢慢的流失原有的價值。
現今講就全球化,吸引的是迥然不同的文化差異,是異國的情調與神秘感,然而全球化應是交流而非指同質性,切記。

點 線 面-從小就建構在我們的知識裡,但是並沒有靈活運用,就這樣遺忘了這重要的解構。簡簡單單,確是可以顯現豐富的內容。

現在除了談建築,更須重視的是城市文化。
文化素養是從根本做起,是要長時間的孕育,而非一朝一夕...需要沉澱 需要踏實 需要遠見...還需要毅力

低調奢華 Stealth Wealth

簡單,新普世價值

全球的建築風格、奢華品牌正走向超級低調與簡單。風格不再大聲喧譁,而是輕聲細語。
把Logo都藏起來了,變成「沒有臉」(faceless)的品牌。一般分析,從生活經驗出發,實用、簡樸、又具美感的北歐設計,這幾年來會吸引全球目光,也正是因為符合了簡單低調的世界大趨勢。
北歐生活用品的北歐櫥窗,其中一個很受歡迎的經典款就是「冰塊燈」,在方形的冰塊盒中,包覆著發亮的燈泡,冷和熱共存,充分顯示北歐設計的風格。(這也是我某一年收到的生日禮物,算收到禮物裡面有心的,因為知道我愛什麼哈哈,是我識貨還是你們識貨,總之不錯不錯。)
北歐櫥窗在對的時間點進入市場,才能成功,早一波引進北歐商品的業者大多數都失敗。喜歡極簡的設計,現在好像變成一種大眾現象了。
住宅是為了生活的體驗,而非為了炫耀。(這句話說的很貼切)除了產品、建築、設計、組織管理都走向簡單外,在人類的生活層面,「簡單生活」在注重環保、節約能源的氣氛下,也已成為跨階級的新生活運動。

-某一期的遠見-

沒想到 我喜歡的 簡約 風格,竟慢慢的走向主流。
有機會去趟哥本哈根吧!很棒的一個地方,機場就是一個舒服的場域,而不是一個過境而冷酷的場所。

即知即行

一再拖延不行動,時間只會不斷流逝,等到一切籌備好,在精神上或體力上,或許已經早已無法好好享受人生。
今年的『ER』要怎麼過? 所謂ER是指9月-12月…
想想很快就會就知道為什麼稱為ER

-豐富人生的契機就在旅遊中出現-
生活的溫度 就在小巷弄間徘徊
海邊生活的奢華感,山間生活的樸質感。
唯有實際感受土地的呼吸,才能接觸到真正的文化。

說到巷弄,威尼斯錯綜複雜,是最容易迷路的空間。
有趣 不有趣 不有趣 有趣
越早去越好,由於溫室效應地球暖化等等問題,威尼斯慢慢得在改變中…
威尼斯是外海潟湖的人工小島組成400座夾著150條運河的橋樑組成。
威尼斯的大動脈當然就是運河。

-旅行-
ER-適合去西法
夏天去北歐(6-8月北歐永晝 20個小時是白天)、捷克
秋天則建議去杜拜
當然還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國度,等待著自己去挖掘…

-歷史的價值-
推敲古書的意思,任由思緒悠遊到歷史事件裡的舞台。這是認識歷史、了解歷史、體認歷史最好的方式。對於古文,總是無法駕馭的我來說,真的該好好省思。難怪我總會把古文帶在身邊,好似有一定要讀透的使命。
無限想像的回溯到歷史發生的情景,往後實地到史事發生的地點,肯定別有更深刻的感觸。

-奧義-
當興趣一旦變成工作,不就會變得不有趣了?
這句話-好像對但又好像不對
之不能失去最早的初由衷

以上為觀後感及提醒自己該注意的細節 順道與大家分享
書目《旅行與人生的奧義》- 大前研一

分享人生&感情...by 龍應台

這是節錄龍應台與安德烈的三十六封家書中的對話

人生
人生,其實是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
歡樂地前後推擠、相濡以沫
一旦進入森林
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
個人專心走個人的路尋找個人的方向
那推推擠擠同唱同樂的群體情感
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少年期有
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
路其實可能越走越孤獨

感情
人生像一條大河
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
你需要的伴侶
最好是能夠和你並肩立在船頭
淺斟低唱兩岸風光
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
也就是說
最好他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沈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生命往往就被那微不足道的事情給決定了...

I + We = Fully I

我+我們=完整的我

我是主語
還是我們是主語
雙主語

真正的我 是實體還是虛體
然而我們 誰包含在我們的四度空間中 是一個人 一件事 一個物的表徵
套用量化或質化分析
任何的可能性隨時存在
1 + 1 = 2
1 + 1 > 2
1 + 1 < 2
1 + 1 ≠2

那真正完整的我 徹底的我又是如何?
難道只是一個文字遊戲嗎?
溢美的表達 卻又複雜的交織在一起 理出其頭緒 是難非難 吾也
Jung,Carl Gustav的名言~ 讓人更深沉的探索自我

珍愛來臨

珍愛來臨-是作者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好像淒美的愛情才能留傳百世
Jane Austen 真實細膩刻畫著愛情殘留下來的遺憾
傲慢與偏見 是作者所希望的
然而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深刻的感受到作者深愛著初戀與寫作 終其一生的孤獨的守候與奉獻 如果人生沒有這兩樣?
現在就沒有經典名作-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

台灣11月才上映 喜愛古典文學的一定要去看 看過傲慢與偏見的也一定要去看
為什麼呢?
典名作不在話下
看過傲慢與偏見的 明顯的察覺之間的迥異 對比生命的虛實

充分展現第八藝術的總總(音樂、戲劇、舞蹈、繪畫、雕塑、文學、建築和電影)
至於個人感受 沒有一定的答案 等待者觀賞者心靈的沉澱

我呢 相較下 偏愛 傲慢與偏見
淒美與平凡 的結局
寧可選擇平凡-總是希望結局是好的
在一起 若沒有淒美的片段
那我寧可少看一段 這遺憾的結果

讓故事從頭...

時間本身就是一個流動的持續

西班牙著名的畫家很多就現代藝術而言三位最有名的就是: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達利Salvador Dalí、米羅Joan Miró最近涉獵比較多的是西洋藝術史的部份,就近代來說,這三位都是 超 重量級的藝術大師。

其中就達利來說達利因為擁有加拉的『愛與美』,在超現實的路途上;分析現代繪畫,卻發現除非像達利或夏卡爾這般擁有價值基礎的人們,否則幾乎都會走向虛無與瘋狂。人終究得面對現實,超現實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現實批判,但是完全活在批判中卻只能讓人瘋狂;因此當我們注意達利作品中的加拉,便可以發現支持達利生活的根源,更能理解為何加拉去世後達利不再作畫。

欣賞達利是我們平常生活一個很不一樣的、有意義的激動與靈感,然而看到作品中的加拉,得知,我們終究得回到我們現實的世界,尋找我們自己的加拉。

潛在好似 李安說過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玉嬌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綠巨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但事實表徵又是如何?
若梵谷能像達利一樣,或許就不會這麼瘋狂,也或許就不會自殺...

NOW-
沒有盤算、沒有規劃、只有累積。而且這種累積是自然的、像呼吸一樣的,不是盤算式的累積。然而時間本身就是一個流動的持續 持續著...

時尚

時尚是文化、藝術,隨著時代演化,也是社會必然會發生的現象,以一種have fun的心情,很輕鬆的面對。

Pedro Almodóvar

充滿著拉丁特色的調性,擅長戲中戲。第一次也不大算看,因為驚悚又加上無限想像中的可怕及無趣,很快就按XX,換上不需要動腦的片子,笑一笑(很像我的作風)。

這次是第二次看Pedro Almodóvar 執導的電影,也是因為無聊沒事做,就去看看,聽是聽不大懂,好在我有預習,否則我就是乾坐著腦袋放空,草草等結束,雖然沒有中文字幕,但腦海大致上已有了基本的架構,雖然不是完整,但不至於太無趣,看完當然也沒很懂。
Pedro Almodóvar說過:電影就像一扇夢幻之窗,我很確定我從中看到的世界比我生活的世界更有趣。
有時候沒動力去欣賞藝術電影,這或許是個詬病,但商業電影有時候也是藝術電影啊!對吧...?前陣子去看『變形金剛』,至少是在這貧乏無趣的生活中的另一種樂趣與想像。好萊塢總是引領著潮流,在電影工業停留在某種程度時,總會有其驚奇出現,至少動畫技術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
藝術迄今還沒有公認的定義。通常認為,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對世界及自身,對二者關係的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因為人類的某些經歷是難以用言詞來表述的,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在內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我們就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

藝術和科學不同,科學藉助人類的理性反映客觀世界的規律性。藝術藉助人類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觀和主觀的世界。科學更多的是「發現」,而藝術更多的是「創造」。藝術是拋棄人類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認識。藝術是人類心裡真實情感的反映。

電影在二十世紀被廣稱為『第八藝術』是由於在電影裡包含了原有的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繪畫、建築、雕塑等七大藝術類別。
是唯一能將其他藝術領域融唯一體的一種創作方式。
電影畫面有其濃烈的色彩元素,張力的演出,光影變化。
電影的創作形式-豐富與多元。